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正文

2023年度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5年03月19日 10:13  点击:[]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名称: 旅游管理硕士

一级学科(学位类别)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R

代码: 1254


牵头学院:旅游学院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材料联系人

姓名:贺凯健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电话:19311619181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制

2024218


一、 学位授权点基本概况与年度发展目标

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历程、学位授权点的年度建设目标等。

(一)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历程

旅游管理是湖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旅游管理学科获得湖南省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在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旅游文化与旅游教育等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学科优势2020-2023年度培养MTA研究生毕业57人。目前在校MTA研究生53人。2021年学院成为世界旅游联盟(WTA)会员单位,对扩大学院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办学水平,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位授权点的年度建设目标

按照学位点评估新要求,全面提升培养质量。一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建设多样化的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各个环节,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二是严格毕业论文送审、评审和答辩环节,确保上半年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使学生顺利毕业。三是支持鼓励师生参加全国MTA案例大赛以及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力争多申报,争取好名次。四是做好下半年研究生录取和导师分配工作,按新要求加强导师培训,确保全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四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公众号、网站和校友资源,扩大MTA培养的影响力,力争扩大来年的报名量和录取量。

二、 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建设情况

学位授权点的方向设置、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的方向设置

目前MTA培养计划并未设置特别的招生方向。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特点,形成了旅游策划与目的地管理、企业数字化运营与管理、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三个研究方向。

(二)师资队伍

1精选组建校企双导师队伍

2020-2023年,学位点教师73人,其中学术教师 48 人,产业教师 25人。学位点共遴选MTA导师47位,其中学术导师22位,产业导师25位,产业导师占导师总数53.19%,师资结构和生师比合理。2023年招生的校内导师有18名,校外导师有20名。

2打造国际视野导师团队

学界导师均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能力。其中有80%以上的校内导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师资培训、校际交流和进修等;承担MTA核心课程的校内导师每年均参加1次以上国内师资培训。

3广纳行业精英,高水平建设校外导师群

校外导师均为国内旅游业界或湖南省旅游实业界的重要领军人物,大部分具备研究生学历或高级经济师职称;校外导师深度参与到MTA硕士生专业讲座、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指导等多个环节。

(三)科学研究

2023,学院共获批准立项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面上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15项,承担社会服务类项目(横向课题)7项。师生共发表论文144篇,其中SSCI、SCI论文 20篇,在旅游学刊、生态学报、旅游科学、地理研究等学校定的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CSSCI/CSCD论文48篇。

(四)平台建设

获批10余个省部级教学实验实践平台,其中酒店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8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9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基地2019年获批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研学旅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20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22年获批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 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情况

学位授权点上一年度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情况,生源情况、招生规模和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情况,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成效情况,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等。

(一)学位授权点上一年度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情况

1、强化党建引领

MTA党员归属于旅游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该研究生党支部强化了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党史学习会等活动开展,通过了省级党支部“五化”建设考核,不断提升了党支部建设质量。突出了党建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在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和服务全院师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突出课程思政

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全过程,更新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形成 “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良好局面。针对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3探索实践思政

依托实践教育平台,强化研究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有机衔接。2023年组织MTA研究生赴韶山进行了两次调研。7月4日,“研在韶旅”——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湘潭韶山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通过考察韶山红色旅游资源状况、了解韶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情况,分析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韶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11月26日,在MTA教学中心组织下,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带领该院20多位研究生,赴韶山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行《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调研学习。师生一行深入实地考察了韶山风景名胜区、韶山全域旅游示范区、韶山乡村旅游等,调研了韶山旅游发展集团、紫薇园等文化旅游产业,感受了韶山市浓厚的红色文化,重温了毛泽东同志成长之路,了解了旅游发展下当地居民生计与乡村振兴情况。

(二)生源情况、招生规模和结构

我校 MTA 生源较充足,来源有职业院校教师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干部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等企业管理人员,拥有较好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工作基础。目前共有在校生53人,其中2023年入学21人。

(三)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情况

1突出五大价值

我校MTA课程体系建设以“3-9-4-1”体系(3门公共课+9门专业核心课+4门专业拓展课+1门专业实践)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专业素养高和实践基地多的优势;突出服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应用能力作为MTA教学的核心;强调人文精神与底蕴,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MTA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等五大价值理念。

2注重案例教学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12专业拓展课程中有领导科学、旅游新业态策划与管理、文旅融合发展新思维、酒店数字化运营、红色文化与旅游创新、研学旅行产品策划、研学基地开发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8门课程采用较多的案例教学模式。2022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首届研究生专业学位案例大赛基础上,MTA学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写了一系列教学案例,在专业核心课中深入推动案例教学模式。2022年《红色研学:红色文化传承的韶山范例》获评湖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

3强调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要抓手。所有课程教学内容力求发挥双重教学作用,提升学生对于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管理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结合全球旅游业发展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制度化聘请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开设旅游管理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契合行业所需

课程体系建设高度契合和响应了旅游行业发展需要。专业课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文旅科技融合发展以及景区、旅行社、酒店、会展等旅游企业管理当前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所需专业技能,帮助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和成效

1实施“基地+项目+品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我院“基地+项目+品牌”教育创新的探索与构建,主要依托韶山、雪峰山、岳麓山-橘子洲、桑植、通道、铜鼓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区校共建基地,围绕“初心问道”党建项目、“鸿鹄计划”培育项目、“红色传承”双创项目、“筑梦之旅”主题党日活动项目、“使命先锋”实践调研项目等,强化“校地(红色基地)合作”,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和高校智力优势,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党建理论、思政理论、专业理论同步指导,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并充分调动相关资源,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引导学生把专业技能与红色教育深度结合,涵养学生深厚家国情怀,增强使命担当精神。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成效,成功入选2021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

2实施“社会实践+专业论坛”专业能力提升工程

坚持立德树人,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感受思政教育和专业实践,提升研究生科研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2023组织了MTA研究生赴韶山等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就景区宣传、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景区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区域互补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有力提高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科研实践能力。

(五)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

1强化学术训练,提升学术思维

MTA专业培养始终贴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学术训练。除日常课程教学之外,2023年邀请了北京大学李国平教授、南开大学王迎军教授、中旅智业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景区运营总经理王国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何书金研究员、广西大学龙花楼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伟教授等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为MTA学生讲授旅游经济、旅游地理学、红色长征等领域前沿问题,有力提升了学生学术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向。

2参与产业实践,各类成果丰硕

MTA学生全方位参与旅游产业实践研究,取得应用型成果十余项,其中研究报告18,行业标准10,比赛获奖3项。MTA研究生李捷主持的《沉浸式服务场景下的消费者情感体验探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MTA研究生万年钺2020年主持湖南省体育局《潇湘健身步道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0)》。MTA研究生王雨佳获得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餐饮服务(西餐)项目金牌。MTA研究生郑文婷获得2021 年度“新时代中山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有力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员先后针对研学旅行、文化旅游、旅游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报告撰写、旅游行业标准制定、各类研究教学竞赛,服务行业发展反响良好。如MTA学生参与制定的《研学实践教育研学导师等级评价规范》和《湖南省饭店品牌评定规范》2021年发布,对促进研学市场的饭店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系统性保障。专门出台了《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和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等规范性文件,对MTA学位论文选题、内容、方法、格式进行了系统规定。

2全过程指导。导师对学生从入学、课程学习、实践学习、论文选题、开题到搜索、分析文献资料,从数据调研到论文撰写进行全程监控和辅导,保证了MTA 研究生学位培养的质量水平。

3专业性要求。在制定MTA 研究生的具体培养方案时,既注重其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准,又结合MTA 研究生注重实践等特点,规定凭专业调研报告也可获得相应学位,取得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实质性突破。

(七)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

2023MTA研究生毕业13人,授予学位133人就职于党政机关单位,1人就职于高等教育单位,3人就职于中等教育单位,2人就职于其他事业单位, 3人就职于民营企业1人从事其他职业

   四、学位授权点社会服务情况

学位授权点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做法。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1年学院获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研究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机制创新等不同视角,深入研究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并探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全新体制机制。    

2022-2023年王兆峰教授课题组在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的重要智库研究《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的建议》提交并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同志的批示,张春贤副委员长对这个建议报告比较重视,审阅得很仔细,重点地方还进行了圈点,认为这个报告提出的建议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特批转给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李学勇主任参阅。该报告分析了长征、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5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的一些成绩及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按照国家战略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的建议,这些政策建议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和采纳将对我国把国家文化公园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健全国家文化公园法律体系,优化国家文化公园协同高效综合治理体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充分体现了学院教师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

(二)服务地方与行业发展

为各地文化旅游及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主持各类行业规划及报告10余项,如《湘江新区文旅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研究报告》、《岳阳文旅研学旅行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省民宿管理若干规定立法调研报告》、湖南省“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湖南省“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交互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协同发育模式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等。此外,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湘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岳阳市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山南市旅游发展局等提供了管理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了学院作为湖南省文旅智库高地的优势,获得了普遍好评。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结分析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要点。

(一)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认真对照《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各项目具体指标,发现我校MTA 教育项目在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以及学生发展与社会认可等各个方面均已基本达标,但在自查、自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校MTA 教育项目的招生人数在2023年提高到了21人,但规模仍然偏小,与学位点拥有的优势教学资源难以匹配,直接增加了办学的边际成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全国MTA 教指委确定的办学宗旨、考试科目和报考条件的局限性直接有关;同时也与我校MTA 学位点建设目前尚不完善,专业方向发展单一有关;此外,也反映出了我校MTA 在招生过程中的宣传力度与和招生渠道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2、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突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实践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就要求突出MTA 的职业导向性,面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不断凝练培养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自查自评过程中发现,我校MTA 学位点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在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创新性的尝试,但在MTA 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与开发、案例库建设与师资培养等方面如何通过系统化改革,进一步突出和完善MTA 研究生培养的自身特色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细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重在质量的打造。这就要求MTA 学位教育应当在政策、机制、内容和手段等多方面形成稳定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自查自评过程中发现,我校MTA 学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已基本到位,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如教学过程管理如何更加有效、学界和业界导师在学论文指导中的有机对接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实效等方面还有待细化和加强。

(二)改进措施

针对我校 MTA 教育项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多方位拓展生源渠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向上面要政策,大力改革入学考试制度,将招生对象放宽到应届毕业生;入学考试除公共课外,其他能力可由业界进行评估并确定准入门槛,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行业在职人员报考;②积极面向行业需求,针对细分市场设立专题班,培养紧缺旅游人才,如专门培养旅游开发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等;此外还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面向旅游管理机构或旅游企业开办专门的MTA 班;③利用我校MTA 教育项目面向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对民族地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在职考生可以考虑适当加分,以提高其录取比例。

2、以创特色、扩影响为旨归,深化教学改革。①利用我校MTA教育项目实践基地和业界导师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学院与实践基地合作的“订单式”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推广已经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教学方法;②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MTA 专业教材开发,力争建设1-2门专业精品课程;③加强创新型师资团队培养。一方面大力引进复合型、产业型和双能型人才;同时,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让每位MTA 专职教师定期到旅游业一线学习交流,熟悉旅游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旅游企业管理的新动态。

3、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针对我校MTA 教育项目有关规章制度少数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有:①完善MTA 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结合相应的测评制度,在广泛收集根据同行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帮扶的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②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制度,切实提高一线教师在MTA 精品课程开发、双语课程教学、高级别教改课题和教学成果奖申报以及MTA 专题研究等方面的积极性。③完善我校MTA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实效,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下一年度工作要点

1创新宣传手段,扩大生源。通过公众号、学院网站、印制宣传册、招生手册等形式,投放到校友群、院友群、各位导师的空间和校外导师的企业群,扩大生源,力争招生量快速提升。

2鼓励导师创新教学方法,支持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课堂带进企业、带进景区、带进田野,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3提升案例建设水平。提升教学案例采编的方法和案例教学设计水平。积极动员导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申报全国MTA优秀案例集,力争取得好成绩。

4加快实训条件建设,推动旅游规划实验室、多功能数字模拟导游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客房和餐饮实训室的建设,推动实践基地建设,为MTA 专业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育效果。。

5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2024年将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桑植县通道县汝城县等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为内核的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利用教学基地进行教学和论文研究。充分利用凤凰、韶山、雪峰山等实践基地,结合基地实际问题和现实状况,深入基地进行课程教学,深入企业进行论文研究,力争培养一批高水平毕业生,形成一批高水平毕业论文。初步形成良性的MTA人才培养机制。


上一条:2024年度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下一条:2022年度旅游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