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今年湖南两会强调,需紧扣“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奋斗方向积极作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会的召开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明确基本方向,保障文化和旅游发展行稳致远。今年两会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指明了路径,也为今后的“旅发大会”锚定了目标、夯实了基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加速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强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创新引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不仅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引领文旅融合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更广维度发展,加速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激发旅游强国建设新动能。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科技连接文旅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文旅产业的边界,通过数智化技术,为文化表达提供新的维度,使文化体验更加生动化与多元化,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新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增加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营销推广,开展网络互动活动如打卡挑战、热门话题讨论等,如云南大理借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度,积极开展“去有风的地方 品最美的风物”等主题宣传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带火了大理文旅产业。此外,增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度挖掘和分析目标客群的行为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多维度数据,精准把握其需求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广和营销,更好地讲述地方文旅故事,激发旅游兴趣。
二是业态创新与产业升级并进。推动产业升级,以业态创新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业态创新与产业升级在文旅融合中的引领作用,不断丰富文旅业态,促进文旅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文旅+”“+文旅”新模式,推动文旅与工业、体育、康养、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如河北承德西道村依托草莓产业打造农旅融合品牌,以“草莓产业+田园旅游”的完美融合,形成业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通过打造文化旅游小镇、文化旅游街区等新型文旅综合体,将文旅、商业、休闲等多元素有机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旅产业集群。构建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条,不断拓展文旅融合边界,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以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激活市场潜力,推动文旅消费的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文旅人才团队培养。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国正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根据新时代文旅发展需要,制定并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创新思维,设计多样化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同时,邀请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成功案例,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思路。此外,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开展文旅行业综合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文旅人才,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文旅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深度挖掘与活化文化内涵
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遗产,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加深文化内涵在旅游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将丰富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旅游产品,创造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价值的独特旅游体验,塑造文旅融合新生态,推进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保护与活化并重。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其高效活化利用。充分考虑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严格的保护机制,确保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活化文化资源,如敦煌石窟的数字化展示,借由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和场景化展示,使游客在享受旅途的同时,与遥远的过去对话,触手可及尘封的历史,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是文旅产品创新升级。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伴随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因此,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旅游产品需不断创新升级,积极探索如何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在产品开发中,注重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创意融合,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淬出精华,同时与时俱进,与人民同行,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打造具有新潮、独具魅力又不失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文化旅游产品。此外,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游客需求变化,通过个性化设计和定制化服务满足游客偏好,为不同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体验。以具象、可互动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唤起情感共鸣,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增加品牌忠诚度,为文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做好旅游品质与服务质量文章
我国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不仅是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属性,更是作为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外在表现。明确旅游品质与服务质量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构建文旅融合新体验至关重要。做好旅游品质与服务质量文章,以人为本,增加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丰富人民旅游体验,营造更优更美的旅游环境。
一是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坚实推动旅游品质与服务质量向更高层次提升,进一步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着重于旅游设施的科学布局与系统性规划,精准对接游客个性化需求,确保旅游设施既满足功能性要求,又兼顾艺术性与文化性。依托先进科技,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如杭州西湖景区开启数字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流量,优化景区路线规划;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保障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导航、票务服务、讲解等一站式服务,提升游览便捷性与舒适度。同时,深入落实人性化服务,在旅游设施与服务的中融入人文关怀,如增加无障碍设施数量以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增加方向标、最佳打卡点、多样化路线规划等,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舒适体验。此外,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与投诉处理机制的建设,健全旅游咨询服务系统,确保游客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准确、全面的旅游信息。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诉处理流程,确保游客反馈能够迅速得到响应与妥善处理,构建高效、透明的旅游服务环境,让每一位游客在旅途中都能享受到高效贴心的服务体验,维护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是优化旅游环境与文化氛围营造。旅游环境与文化氛围不仅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效优化旅游环境与营造文化氛围,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至关重要。在旅游环境建设中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如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设计雕塑、涂鸦和指示牌,让游客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以艺术的形式讲述地方故事,增强游客的文化共鸣。此外,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传统节庆、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等,让游客在独特的文化氛围中,体验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加互动体验、传统工艺制作等形式,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实现文旅融合的深度体验,为游客打开体味地方文化的窗口,创造愉悦又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旅游体验的全面升级。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重大项目(24ZWA2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郑群明 李伯涵;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韶山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学旅行研究院)
来源:红网
作者:郑群明 李伯涵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content/646946/59/1470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