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韶山文旅声音,共探融合发展之路。近日,韶山筹办第六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之际,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寻脉韶山,文旅焕彩”暑期实践团奔赴韶山开展实地调查与访谈活动。此次调研聚焦“旅发大会与韶山文化”,调研期间,团队先后前往韶山景区、韶山市区以及银田古镇,旨在深入了解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探究旅发大会对韶山文化展示的推动作用,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在韶山景区,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对导游、游客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游客对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历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旅发大会的期望和建议。

在韶山市区,实践团成员聚焦居民视角,关切行业与城市发展,走访街头,采访酒店从业者、餐饮从业者以及环卫工人等,从行业发展、市容市貌、民生改善等多个角度收集当地居民对旅发大会的态度与期待。

在银田古镇,实践团成员寻访长庆和古米行,参观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遗址,查阅历史资料,探访剪纸非遗传承人,并对遗址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开展深度访谈,深挖非遗和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分析红色历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保护与利用情况,探寻韶山文化保护与活化路径,同时向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看齐,深刻领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韶山文化和旅发大会的看法,积累了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一手经验,更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韶山的文化魅力,既在红色地标的庄严厚重,也在市井生活的文化肌理,当红色历史和非遗走出纪念馆,与市井烟火、百姓生活深度交织,才能真正实现 “以文化人、以旅惠民”。唯有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记录不同群体的声音,才能让文旅发展不仅有数据的增长,更有温度的传递,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游客感受文化共鸣,让每一种声音都成为文旅发展的注脚,真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遗址的有效保护与创新,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刘茜 郭丫婧 郑群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7/2993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