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 正文

【学习强国】青春智库丨加快红色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4年06月14日 12:59  点击:[]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提出“文化和科技融合”与“文化和旅游融合”两道“融合命题”,为纵深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道路和价值航向。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创新工程,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红色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大战略决策,承载着“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等基础性工程,有力推动着中国文明重要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共有红色精神家园建设。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红色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利用,既是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领域“多题同答”的关键之举,亦是数字时代赓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红色基因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红色非遗在形态数字化、体验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和传播数字化等核心环节仍处探索阶段,与“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活态保护理念尚存差距,亟须建立健全红色非遗数字活化长效推进机制,全面释放文化、旅游、科技三者融合发展的最大合力,强力支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

第一,重塑保存模式,规范红色非遗数据化标准。在时间与空间、自然与人为因素的长期干扰,红色非遗亟须通过数字技术实施红色非遗资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整理建档,以更好守护红色基因经久不息的物化形态。一是加快红色非遗资源信息化采集。全面普查盘清长征沿线红色非遗资源类别、级别、形态和总量等“底数”,采用数字化拍摄、三维扫描、虚拟重建、数字捕捉、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长征故事、革命家书、扩红标语、红军口号、战地画报、红色民谣、红色戏曲等进行数据采集,优先对濒危传统非遗项目实施数字修复,打造图谱化、可视化、数字化的红色非遗资源体系。二是规范红色非遗数据化处理标准。探索以数字化方式模拟和重构红色非遗保存模式,分门别类地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纹样、动作、技艺、流程、空间、环境等要素规范统一,并将数据资源有机转变为数据资产,创造转化为红色非遗数字产品、技术、服务。三是构建系统化的红色非遗数据库。分类、分期、分段、分级打造代表性红色非遗大数据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具备标准化著录、结构化存储、多元化检索、网络化共享等功能属性,促进长征沿线地区红色非遗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直接辅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非遗的保存、管理、传习、传播。

二是重构传承场景,增强长征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是人与非遗、科技与文化深度连接的纽带,通过完善数字网络软硬件基础设施,重构红色非遗文旅消费场景的内容和形式,生成供需适配的红色非遗“生产—消费”协作机制。首先,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布局。夯实场景串联、协同发力的技术性基础,加快红色文化主题消费场景的线上转移和远程交互,推动各地红色文化场景合作开发和联结创新,支撑红色非遗数字场景内容、场景项目和体验服务建设,促进了红色非遗虚拟内容生产—传播—消费链条的形成。其次,加快红色非遗数字场景开发建设。推动现有长征主题红色非遗项目数字化运营管理,试点打造一批夜间文旅消费示范区、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示范区、数字文旅消费体验区等空间载体,探索形式多样的云旅游、云展览、云演绎等数字化体验场景项目,建构涉及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大屏与小屏之间的场景关联,塑造富含红色基因内核的数字文化景观,创造更多丰富多彩、逼真灵动的数字体验。最后,探索互动式场景体验模式。将红色非遗融入大众的数字文化生活,促进场景体验与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融通,加快红色文化场景与现实空间的有效融合,从技术、内容、主体等方面全面构建非遗数字化场景体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红色非遗数字化新体验,让原本“看不到”的长征文化资源能够与公众“见面”。

三是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红色旅游数字化转型。在大力培育壮大文旅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包含红色非遗在内的文旅形态承担着数字化升级使命,亟须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企业孵化和产业数字转型等方式,推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生产要素转化创新。首先,加大涉旅新型要素集聚。完善红色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红色非遗数字化发展专项资金筹资机制,不断加大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培训投入力度,激励和培养出更多红色非遗文化传承人,更好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非遗数字化表达“活”下去、内容“潮”起来、展示“传”出去。其次,创新红色非遗数字文创产品。培养一批数字文旅领域的龙头企业,扶持长征沿线红色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打造长征主题红色非遗数字展示中心、数字藏品、AR地图、数字文化大使等数字产品矩阵,打通长征沿线红色非遗文创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提供更多可视化呈现、沉浸化体验的数字展示和互动体验。最后,加快红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顺应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红色非遗形态特点、文化内涵和受众需求,加快红色非遗与旅游、娱乐、体育、文创、音乐、影视、游戏等业态交织融合,探索融入红色非遗元素的云音乐会、云展览、云旅游、云观影等新业态,建立非遗数字化场景的指标体系与评价制度,进一步促进数字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是拓展推广渠道,加快非遗文创网络化传播。数字技术成为红色非遗保护传承的革命性力量,也改变了红色非遗传播途径和艺术形式,驱动着长征精神在数字世界中“永续传承”。首先,完善以红色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价值共创体系。支持红色非遗传承人传播更多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的艺术精品,借助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传播媒介,重构传统艺术解读模式,打破传统艺术鉴赏门槛,丰富传统艺术传播路径,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非遗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其次,创新红色非遗数字化营销模式。支持长征沿线地区打造具有地方性的红色非遗文化品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开辟红色非遗IP数字运营新赛道,孵化一批本土文旅自媒体和网红达人,凝练更多优质示范案例、成熟经验、理论方法,全方位提升红色非遗数字营销和网络传播成效。最后,增强红色非遗国际传播能力。找准长征精神蕴藏的全人类共同向往和价值追求,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红色非遗数字化传播的行为自觉性、过程互动性和形式多样性,开辟数字时代革命文化交流互鉴新路径,促进红色非遗数字文创作品国际传播和全球共享。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1ZDA08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王兆峰(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勤昌(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勇(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淑娟 刘纯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758477970712470365&cdn=https%3A%2F%2Fregion-hunan-resource&item_id=775847797071247036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7758477970712470365&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5507c70-7a7a-4b81-a65e-43a264186e3b_7758477970712470365&pid=&ptype=-1&share_to=wx_single&source=share



上一条:【红网】湖南师大第十一届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大赛开赛 下一条:【学习强国】更好发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

关闭